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韶春風(七)


十一月廿四日,有六位第三期團員與兩位第二期團員參加「徒步丹霞」比賽,起點是韶關市中心,終點是丹霞山外山門,路線全長46.33公里,大約三分之二是公路,其餘是田埂及山泥路。每四人為一組,每組必需有男有女。因為有些團員要回港,或者覺得自己身體承受不了,所以沒有參加。我們七時三十分起步,根據大會的指示,最遲要於六時三十分到達終點,否則要上收容車。

我們其實沒有鍛練過,想到反正有收容車,團長也常笑說出發前照相就可以,然後一起去吃早餐。起初以為要全隊一起到達簽到點才准許簽到,不過後來才知道這條規矩只限於「前列分子」,所以我們出發前的共識是八個人一起走。不過到最後因為各人的能力不同,而且中間有些是狹窄的單程山路,所以最後我們分開了三隊人:走在前列的是團長、我與另一位「忍者」團員。

團長與「忍者」的體能肯定比我好,因為他們平常要與小學生玩「變態」遊戲--要互相追逐、鬥跑圈、做「掛爐鴨」等,他們也要帶足球隊與田徑隊。我校的中學生都比較文靜(至少在我們面前),他們上課是時間也較長,通常運動時間也很短,就算我加入也不能鍛練到身體。加上近來天氣轉涼,我懶惰了不少,幾乎沒有運動。不過,我可以在平坦的公路上走得很快。我跑步絕對不行,卻很喜歡走路,心肺功能與肌肉耐久度不成比例,或許舊時每天練毽以及拉筋的習慣都有幫助,平常也喜歡在城市街道上亂走數小時。他們卻說很討厭走公路,因為走硬地很傷腳。至於山路,我絕對不行,尤其當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早幾天一直有下雨,所以泥地上有不少水溝,有些地方很濕滑。我幾乎沒有行山的經驗,不能像他們那樣在泥地斜坡上也健步如飛,邊走邊說山路更舒服。我有時要「四腳爬爬」,波鞋滿是泥巴。

途中有村民擺賣生果、豆漿、零食甚至紅牛,也有摩托車司機載「作弊」的參賽者。最厲害的是一個看守著厠所的老婆婆,一邊悠然自得地吃著飯,一邊向使用厠所的參賽者收取一塊錢的衛生費!另外,途中好像沒有見過醫療站,不過在一些比較「險要」的地方,總算有工作人員在看守著,會在適當的時候扶參賽者一把--不過他們從早上九點多就要站在那裡,有點替他們可憐。

還剩下7公里的時候,時間是五點,還有個半小時就是大會預設的最後時間。我們由七點半開始走,中間不算有很多休息,只是在走山路時,因為那是單程路,當中也有獨木橋及一些較陡斜的地方,所以很多時候要等待前面的人通過才可繼續走。可是剩下的7公里都是石屎平路,雖然走得很「輕鬆」,但對腳的關節真的有點傷,腳板既酸且痺。最後階段,我們基本上是以意志來機械式擺動雙腿。我們也談各自過去的工作及人生經驗,甚至扯到與家人相處方法,算是麻痺痛楚的方法吧!

結果我們「先頭部隊」在6時18分到達終點,共走了10小時48分鐘,名次是五百零一。據說有千多隊報了名,大約六百多隊完成全程(未知他們當中有沒有上過收容車)。其他隊友也於大於半小時至一小時到了終點。我們完成之後不敢坐下不動,即使多不願意也好,都要拉拉筋,繼續活動腿部,怕之後腿部肌肉更痛。我的左腿算是沒甚麼事,但右腿「摺埋」時會覺得痛,或許在山路跌跌撞撞的時候拉傷了一點。腳面比腳底更痛,慶幸沒有水泡。摸摸大小腿的肌肉,覺得它們緊緻了,雙腿看起來好像幼了一點。

我們吃過大會提供的飯盒後,等齊隊友上回到市中心的巴士。我走在最後,上車後發現只剩下導遊位是空著,即是車頭右方、可摺疊的座位(內地的車是左軚的)。我就算坐了下來,雖然很睏但不敢睡著,要不停按摩、擺動雙腿。這時天已變黑,下著細兩,看著擋風玻璃外陌生的街道與公路,疏落的街燈告訴我車速挺快,也想了一些事情。事後回想,是那種「經過一番勞碌與堅持後,拖著疲倦的身體,終於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的心情使我有點感觸吧!

於我來說,真的不覺得參加此計劃是一種苦差、鍛練,也談不上是挑戰(未到之前,我期望更惡劣的生活與教學環境呀!)。我更有不少「遊學」的機會,例如當地政府會安排一次韶關旅行與考察,香港政府也資助我們參加這次「徒步丹霞」活動。這次韶關之行是一種休息--不是飲飲食食、打機煲劇的那種休息,而是經歷一段迷失的勞碌之後、給自己空間去體驗新事物的那種休息,讓我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路向與價值觀。在課室裡用普通話向五十多位學生講課,甚至大聲用普通話呼喝學生,又可以上音樂課聽他們跑掉了音的合唱,認識了不少本來不可能認識到的學生,這都是我以前從沒想過自己可以擁有的經驗。

另外也想起一位團友的金句:「嚟到韶關乜都要試」。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要浪費,因為處處也有嘗試新活動與挑戰的機會。曾經與新相識的團友笑說,你會想像到少時的我,不敢嘗試新事物、會循規蹈矩、因為害羞與怕出差錯而不敢表演嗎?幸好我有把握不少把自己放到陌生地方的機會,慢慢找到另一面更像自己的自己。

因為是這裡的體育老師替我們報名的,所以教員室的老師都知道我們參加了。他們問我,「有沒有鍛練呀?不鍛練是走不完全程的呀!」,我只笑說我們快會開始鍛練啦!我們回去後的上課天,老師們都問我們能否完成,然後我很自豪地把「挑戰成功證書」拿出來給他們看,「我們成功在限時內完成呢!」不過,體育老師的隊伍的確很厲害--以二十多名完成賽事(他們甚至說因為有團員受傷才「只有」二十多名!)。

這次徒步丹霞還有甚麼得著?或許有一天學生沒有心情聽書的時候,我可以拿出那個參賽證書給他們看,告訴他們站在你面前的那個瘦弱、斯文、一點也不「sporty」的老師可以連續走四十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