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韶春風(一)

雖然在香港休息了不少時間(我也常向上班族朋友高呼我終於可以享受真正的假期),打算以最好的身體與心境迎接新生活。不過出發前一天鼻水長流,喉嚨也有點不適,吃了成藥但還是病厭厭的。我著實有點擔心──家人會更憂慮(他們已經多次說點解搞啲咁既野,認真地問係邊個慫恿我去),我的適應期也許會延長,讓對我說多次「靠你啦」的同房失望──哈哈,我可能要靠他照顧我!

我們到埗當天午餐與晚餐都非常豐富,而且以肉類為主,很好吃可是油份多。我們經過大約六小時的舟車勞頓,胃口其實不太好,我們吃剩了很多。我們很不好意思,來到義教卻首先浪費掉那麼多食物。不過那是韶關方面的安排,是一番盛情招待的洗塵,不好推卻吧!如果可以,我們想吃些清淡一點的食物,讓腸胃避免水土不服之苦。我們心裡嘀咕,何不讓我們適應了這裡(也讓我們受夠了學校飯堂的飯菜與自己的廚藝),才請我們客呢?我盡量挑些不太油膩的菜來吃,可是腸胃還是要抗議。

當晚在酒店睡得不錯。第二早,吃過酒店的早餐,與酒店的坐廁再三告別(腸胃還在抗議!),拍過團體照,就迷糊地在車上晃著,就到了我們服務的沙溪中學。

除了買一些必需品與很貴的床,與老師們聊一會兒天外,當天的活動主要是睡覺。第二天的活動也是睡覺,住在隔鄰的老師夫妻給我們煮了一餐清淡但豐富的午餐,丈夫是英老師,妻子是語老師。丈夫說學生都怕說英文,平時放學後沒有機會接觸英文,不懂看音標自學,也覺得學英文一點用處也沒有,結果沒有學習動機與興趣。我說其實香港學生也是缺乏動機,他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休息夠了,身體慢慢好起來,沒有惡化,幸好沒有發燒。感謝團員的問候與關懷。

第一個星期,我們的目標是與學校互相了解對方的期望,讓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可以幫助當地學生的活動建議。由於這是沙溪中學第一次於上課日子有來自香港的支教義工服務,所以他們沒有預先準備好給我們的工作。我們四出觀課、與老師交談,也與校長與副校長交換意見。校長與副校長強調我們可以「慢慢來」,先適應這裡的環境。他們鼓勵我們主動提出意見,特別希望我們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也盡量讓我們發揮所長。

這裡一班學生大約有五十人,老師都很和藹可親,很少看到他們責罵學生。他們一班被分成大約八至九組,會進行分組活動,問答計分也是以「組」為單位。這間學校的理念圍繞著「和」字來建立,所以師生關係不錯。課室的設備也很先進,有電腦、投影機與實物投影機。不少科目的老師也預備了筆記(他們叫「導學稿」),字很細,紙質很薄,但很完善、系統地安排每一課的授課內容。學生們大多主動回答老師問題,也會大聲朗讀課文。不過每課總有學生發白日夢或者打瞌睡,老師也無暇照顧個別跟不上的學生。他們的英文課,首五分鐘是默書時間,即使我坐在課室後方,有些學生也會斜視偷看鄰座同學。中文課的老師朗讀課文的聲音鏗鏘悅耳,幾乎全班都凝神聆聽。不過,某些課堂比較悶蛋,老師準備不足或者該科不是他的專業,學生會比較嘈吵搗蛋,老師卻只有無奈,硬著頭皮繼續講課。

學生大多很活潑但有禮貌,身材標準,衣著也比想像中光鮮。老實說,這裡的女學生看起來比香港的女學生更美麗更健康!至於男學生的樣子則比較「惡」與頑皮。他們的生活很有規律,有午睡時間,他們常用好奇的眼光打量我們,我們像動物園裡的老虎獅子。一兩日後,大概他們估計到我們是老師,會叫我們「老師好」。或許是有陰影吧!我不打算在正式開課之前主動跟他們打成一片,常給同房抱怨我沒有跟他們攀談。不過看見他們上課很專心,晚課時專注做功課,我的憂慮--管理不了課堂秩序--該是多餘吧!

一天晚課的時候,我們經過班房,住在隔鄰的班主任介紹我們。學生恍然大悟,長「哦」一聲,他們臉上的笑容令人難忘。他們問我們會否教他們班,我說校方還未決定,雖然我很想點頭說當然可以。

想不到畢了業後還可以再過一次宿舍生活。這次的同房表面上沉默但事實上非常健談,對今次的義教很認真但常說傻話,出發前常說「靠你啦」但其實很自負。我們都喜歡音樂,即使宿舍生活很簡單,但充滿趣味。

我們團員(在團長的帶領下!)簡單地渡過黃金周假期。我們在韶關閒逛,輪流到訪團員的服務學校,食街邊小吃,在酒店房裡把酒賞月。我在夜話說過,未認識你們的時候,我預計到會參加這個活動的都是好人(準確來說,應該是不正常的好人),能夠認識到大家不平凡的精彩生命,是福氣吧!

我們的團名是「韶春風」,表面上的意思是「從香港來到韶關的春風」,雖然當時沒有認真想過當中意思,但後來想起,其實算是用了典。出處是一首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原來的意思比較悲傷,就是「桃花依舊,人面全非」。不過我可以這樣想,就是多年後雖然我們離開韶關,各自為人生奮鬥;在韶關的學生們雖然沒有了我們的陪伴,但想起與我們一起學習的時光,會依舊歡笑。

這個團名寄託了我的願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