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韶春風(五)


十一月十日早上六時半,我們乘搭通宵火車從韶關到達佛山,佛山義工團的肥文與勁樂來接風。我們先到他們的大本營--少年宮裡的一間辦公室休息。內地的少年宮有點像香港的社區中心,讓兒童與青少年進行課外活動及上興趣班。

佛山義工團是一個香港社工於多年前在佛山幫助建立的,面向是就讀佛山中專、大專與本科大學的學生,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組織與參加義務工作,服務對象主要是有需要的學童與長者。它的架構是在各學校及院系裡建立支部,另外有核心部協調各支部,也會統籌與其他組織交流等工作。它現時獨立於地方及中央政府,也沒有金錢資助,經費來源是會員的會費,如某些活動需要額外經費的話由參加的義工攤分補貼。他們可以在少年宮有一個根據地,是因為有一位幹事在那裡上班。那位幹事被團員稱呼為「神人」,看來他背後作了很多協調與指導工作。團長於過去的暑假參加清遠的義教活動,認識了佛山義工團。多謝團長的安排,讓我們有機會與佛山義工團交流,才有這次的相遇。

勁樂帶我們在佛山市中心四處走,沿途介紹不同地段的特色。這裡有不少現代化及商業化的商鋪,不過有一些地方是舊樓房被拆卸後的頹垣敗瓦,據說當中牽涉了不少利益與瓜葛。有點意外的是,他串人與說笑的功力頗高,抵擋得住女團員的「攻勢」,很快與認識了數小時的我們打成一片!我們與勁樂午飯的時候,他談到佛山義工團面對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團員與幹事都是學生,畢業後他們都各奔前程,很少會回到團裡幫手,所以現在只有兩位在職人士擔任指導工作。
二、團員的流失率頗高,因為不少參加者都是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加入,有些義工會嫌有些服務沒有意義,或者嫌每星期的服務都差不多,沒有新鮮感。
三、因為資源短缺,未必能夠提供專業的義工培訓。義工領袖有時會很苦惱,會面對義務工作方面效果不佳的挫折,也懷疑自己沒有能力領導團員。
他當初為甚麼會加入這個團呢?他笑說當他還是新生的時候,看見招募團員攤位的相片有不少女孩,所以就參加了!他今年大三,大三的同學通常不會「上莊」,會專心於課業或找實習機會。他為甚麼還繼續做核心幹事呢?他感嘆說因為到現在還沒有女朋友呀!說笑啦!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可以學到不少技能如統籌活動及帶隊技巧等。那兩位在職的指導者都會放手讓他們邊試邊學。當然他沒有忘記,義務工作本身可以帶來滿足感。

當天是其中兩個支部的交流日,我們可以加入他們的交流,與他們一起到頤養院(老人院)服務。我們一行有五十多人,齊集於大門外,統籌者作一個簡單的Briefing:大家有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與老人家談話,分三組行動,三樓是聾啞老人,四樓是健康老人,五樓是臥床老人,香港的義工屬於四樓那一組。長者們大多是基督徒。談話的時候要避免談及死亡及親人,也不要看錶。四點半的時候會有專人通知時間到了。

我們上到四樓的時候,老人家還在午睡,等了一會才有老人家開房門。這層樓每位老人也有一間獨立房間,房間對出有一個大廳,大廳有一部電視。我原本被安排在其中一間房間內,跟當地義工一起與老婆婆談話。後來有工作人員來問我懂不懂歷史,我說不懂呀!她出去後再折返,讓我與在大廰看著電視的老伯談天。她說老伯喜歡談歷史,不太懂也不要緊,可以試試從這方面打開話匣子。於是那位老伯有我與一位當地義工,一左一右陪著他看電視。我其實沒有到老人院做服務的經驗,後來那位當地義工告訴我,他是來自另一個地區學校的支部,他今天是來這區的支部交流的。我們倆都是第一次接觸他。看著他注視著電視,我實在有點擔心,他其實是想看電視還是與陌生人的我們談天呢?所以簡略介紹一下自己後,看了一會電視,等到節目告一段落,我問他想看電視還是與我們聊天,他卻說可以同時進行呀!

得知拍檔早前跟他談及聖經後,我想他分享一些對聖經及基督教的認識,他卻說不可以,因為他怕曲解了聖經的意思,他認為只應由牧師及傳道講道。我問他可否分享一下他最感興趣的歷史,卻也被他拒絕了。起初就是在斷裂的問答與看電視的沉默度過。我忘記了轉捩點在那裡,我記得我跟他說,我們還年經,想多聽一些你的經驗,跟你學習,然後他開始談到社會的剝削與不公平,地主、老闆如何壓搾農民與工人。他慢慢由不太說話到後來滔滔不絕,我們當然連連點頭鼓勵他繼續說,間中覆述他的論點,讓他確認我們正在用心聽。他接著提到中國的政制,十八大會議沒有提及的社會問題與黑暗面,沒有人敢向中央提意見,甚至提到一黨專政、美國最近的總統選舉。或許他知道我們差不多要走吧,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嘴,有禮貌地說再見。工作人員給了我們幾次指示,但我們無法打斷他。

他為甚麼會對我們兩個年輕人說這番話?雖然言談中他覺得我們,甚至所有年輕人都對那些問題無能為力,但他最少希望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不要做剝削者。從他的見識來看,他應該讀過書,閱歷也應該很豐富,不知道他的過去是怎樣呢?不過這次一別,應該沒有機會再看到他了。

完成服務之後,大夥兒到了一間中專學校(相等於高中,但是課程是職業導向的,畢業後可以升大專或者大學),圍坐了一個大圓圈,分享剛才的經歷與檢討不足的地方。分享者都願意說出感受與坦承不足。他們有接收到老人家真誠的謝意,也有遇到抗拒他們的窘境。對於聾啞的老人家,他們可以按摩對方的手,也可以在手心上寫字。會中提及過的不足地方有:沒有留意到老人家的午睡時間,事前的簡介不夠詳盡,我們與佛山義工其實互不認識等等。我們由天亮分享到天暗,最後由勁樂總結。他提醒義工們好好記住今次的感覺與得著,而且每一次服務,即使性質一樣,也總有新東西可以學習。

分享之後,我們與部份佛山義工在大排檔吃晚餐,瘋狂的女團員不斷利用身邊事物向僅僅認識數小時的佛山女義工灌輸友誼的偉大,真誠中卻帶點虛偽,把他們逗得樂不可支,很擔心他們因此對香港人留下奇怪的印象!及後更遇上城管「掃蕩」大排檔於路口違規擺放的桌椅,效率之高令人歎為觀止,老闆娘只好象徵式的搶回一些膠椅。謝謝肥文的請客,很懷念配上酸甜汁的超油膩炸蛋!

第二天,我們到佛山唯一的本科大學參觀,包括在時間尚早的時候帶領女團員闖入男生宿舍。及後,我們在一間課室裡分組分享被此的義工經驗。我們組的當地義工正進行探訪農村小朋友的計劃。他們安排義工每星期探訪農村小朋友一次,家長們期望他們的角色是「家教」(就是補習的意思)。他們分享了當中統籌與服務本身的困難,例如:
一、因為參加人數眾多,每位小朋友由三至四位義工陪同,可是因為有些義工只抱著一試的心態,所以每星期小朋友會對著不同的義工。
二、有義工無法讓小朋友乖乖學習,他們也懷疑自己因為不是教育專業,所以沒有能力教導小朋友。
我們嘗試給他們一些意見與建議:
一、我們覺得義工要與小朋友建立關係,而且義工其實很充裕,可只讓有興趣堅持每星期做服務的義工負責家教工作,若果小朋友每次都面對熟悉的面孔,關係一旦建立起來,家教該會順利些。
二、其他希望一試或者持觀望態度的義工可負責如資料搜集及後勤等其他工作。
三、義工與小朋友頭一兩次見面的時候,可考慮進行一些互相認識的活動,不一定要立刻進行家教。服務同一個小朋友的義工最好於服務前互相認識及協調角色。
四、為每一個小朋友建立檔案,記下他們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徵與行為記錄等等,方便跟進問題,即使有換人情況出現,也可讓接手的義工容易掌握服務對象的資料。
五、因為現在是數個義工對一個小朋友,所以其實不一定要經過教育訓練才可以教小朋友,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與知識逗小朋友開心。不過,如果小朋友有情緒病問題,沒有受到專業訓練的義工該沒有能力教導他,遇到這個問題必需尋求外間協助。
六、服務前後也應該有簡報會,尤其服務後要分享與總結經驗,也讓義工們互相認識及支持。義工之間的凝聚力與及他們從服務得到的滿足感與得著,是讓義工們繼續享受服務的好辦法。

他們看來很擔心自己負責的項目做得不好,因為聽過我們的意見後很興奮,有點重新振作的感覺。這兩天的相處,幹事們給我的感覺是很有熱誠,也很在意這個義工團的工作。他們經常會想自己有甚麼不足:自己是否沒有能力處理呢?是否自己還未盡力呢?

你們千萬不要這樣想--其實你們缺乏的只是經驗吧!義務工作於中國內地還未成熟,根據你們的分享,社會氛圍普遍覺得做義工是一件愚蠢的事,並沒有甚麼回報。我聽過你們說,曾經試過服務農村的獨居老人時遭到抗拒,因為他未必了解義工的性質,會懷疑義工們是否不懷好意。另外,處理問題的方法其實未必有正確答案,最緊要是嘗試不同方法,然後檢討,總結經驗,下次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們經常有壓力與自責的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甚至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其實義務工作本該是快樂的,不需要把自己弄得這樣辛苦吧!

談話中,我了解到有些你們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尤其你們正在讀書,應該花精力於學業上,也會有經濟負擔,不能夠為了義務工作延後畢業。你們覺得我們可以留在韶關半年甚至一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香港的情況應該比佛山好一點,例如社會普遍鼓勵大學生多出外闖闖。我們不是全都辭掉工作來這裡的,當中有些是剛從大專畢業,而我則是工作被約滿,所以我們作出這個決定,未必如你們所想像的那麼困難,但是我們不多不少也需要面對家人的反對與微言。你們說得很好,義務工作表面上是無償,事實上得到的是物質或金錢以外的回報。我也覺得做義工並不是特別偉大的事情,其實它帶來的回報很動人。

聽過你們的分享後,讓我有種感覺--你們覺得香港的義工很厲害,所以我要向你們強調,香港的義務工作並非如他們想像那般成熟與完善。或許香港義務工作得到的政府與商業機構捐助比較多,規模比較大,義工性質及選擇也比較多元化,可是有些香港人參與義工的心態會較功利,例如有香港學生參與義務工作只為了獲得獎狀,企業安排員工參與義務工作其實是為了提升企業形象,他們因而未必有熱誠去服務,也未必真正感受到義工的樂趣,企業安排的活動也未必切合對象所需,有時流於形式化,義工未必清楚活動的意義所在。

我記起我們於火車站乘的士去少年宮的時候,肥文與勁樂在我們的前方,騎著摩托車穿插於大車小車之間。我覺得那架摩托車有點像佛山義工團--你們遇到不少困難與阻礙,主要是因為社會普遍還未理解義工的性質與意義,也缺乏前人的經驗;可是你們很有衝勁與熱誠,努力帶起義工文化的「開荒工作」。不要看輕你們一點一滴的服務,因為我相信這會為佛山的社會風氣帶來改變的。你們常說多謝我們遠道而來給你們意見,我們其實也需要向你們道謝--不僅是因為你們為我們接風與嚮導,也因為你們讓我們看到真誠的服務心與感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