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韶春風(九)


拍擋說要練好結他,所以他趁回港時把結他從香港帶到韶關。我只是個結他新手,但是簡單地介紹運作原理與掃和絃還是可以的,所以我決定其中一節音樂課,首廿分鐘用來介紹結他。

其實他們的物理課已經介紹了聲音,所以可順道溫習音調與音波波長的關係,跟他們說震動的弦線愈短音調愈高,另外也講講弦線愈幼、愈緊,音調愈高。然後示範一下最簡單的幾個和絃遞進例如C、Am、F、G。「有沒有同學今天生日呢?」結果四班也有沒有同學當天生日,只有一位同學早一天生日。「其實生日歌只需由幾個簡單和絃伴奏就可以。」彈完之後,我會於比較乖的班別讓一些學生試試按弦的感覺。因為拍檔的結他是鋼絲的,而且我叫他們試試按C大調和弦,所以他們試按的時候都會覺得痛,而且覺得沒有可能按到呀!

下半節則是唱歌環節。因為上次唱英文歌似乎難了一點,於是我找一首之前在課堂也播過的普通話歌來唱。「如果我要求你們唱的話,應該自己要唱一次吧!我其實與你們一樣,不懂唱歌的。」我也找來拍檔試試與我唱和音(我幾乎每課也叫拍檔來與一起上半課)。

自己唱完一次後(大概這是第一次對著這麼多人唱歌吧!他們也算「俾面」,不聽話的同學也沒有發出聲響),就到他們了。他們比我想像中投入(尤其是女學生),平時最不聽話的八四班反而唱得最大聲。大家唱了兩次之後,最後由拍檔陳奕迅的「Baby Song」作結,一來可以緩和興奮的情緒,二來也示範一下只需簡單的鋼琴伴奏就可以做到安靜、溫暖的效果。

他們每年的元旦左右也有一次班際的表演比賽,可以是跳舞、唱歌或者小品(即是類似舞台劇,通常是有點惹笑但有意思的),每班可以演出兩個項目。其中八二班邀請過我們去「指導」一下他們跳舞。他們在網上找視頻,然後邊看視頻邊學,並不會做任何改動。我們看他們(共有六位同學)跳的時候,他們已學了兩星期,動作大致記住了,可是因為拍子感不好的關係,動作與音樂不配合,所以導致他們動作不齊。所以我們主要幫他們從音樂裡找拍子。另外,他們的動作不夠「放」,神情也有點凝重,但這些都不需要我們特別指導,只需跟他們說,「表演最緊要開心,也讓觀眾開心就可以啦」。

十一月尾的時候,有兩三位學生問我可不可以教他們彈琴。我當時的反應是先讓我考慮一下,因為這裡牽涉音樂室的開放、如何練琴(只有一部電子琴)、可以教多久以及應該教甚麼的問題,其他同學會否覺得不公平呢?而且,有些他們並非住宿生,理論上他們放學後要立刻回家。我跟他們直說我的顧慮,他們也表示理解。

最後我決定每天放學後也讓他們來音樂室,但我會先教一些基本音樂知識,如果他們肯堅持每天也來的話,我就會教他們彈琴。因為當時是元旦表演練習的高峰期,不少學生放午飯及放學後也會留在課室練習,所以他們放學來音樂室也算是可以的。這是我介紹過的音樂「知識」:鋼琴鍵與letter-name,分辨大調與小調音階(他們覺得很困難!)與數拍子,也介紹高低音譜號、sharp、flat的符號與五線譜上的音符。

當他們都認識了letter-name之後,我就可以把他們要求學的歌(其實都是「中國好聲音」裡唱過或者是我在音樂課介紹過)的旋律寫成了letter-name,讓他們自己試試摸索。我沒有嚴格糾正他們的指法與姿勢,旨在讓他們體驗一下。結果他們每天放學都來音樂室練習,過了幾天後他們都大致可以彈到(其實也可以背出)旋律,不過他們在掌握拍子上有點困難。有一位同學想學左手伴奏,於是我也寫了左手要彈和絃的地方,因為他們的拍子感不好,彈broken chord 該有難度,所以只有每一拍左手都「鑿」一個和絃,算是順道培養拍子感。考試期間,我不讓他們練琴(雖然他們說不會有影響)。考試最後一天,考完後是十一點多,我早已開了音樂室等他們,結果他們練了三四個小時。當天的下午是全校老師改卷的時間,我與拍檔也要幫手改,我改七年級的數學卷,拍檔則要改「思想品德」卷(很有趣的科目吧!),所以我只是開放了音樂室讓他們練習,並沒有在旁邊指導他們。一直到五點半,當晚有全校老師都出席的聚餐。有一位同學一直練到五點半,我去鎖門、關門時,她像是要避開其他老師的樣子,她說怕老師對她說成績。對了,她是考全級第一的,所以所有老師都會關心她的成績。我對她說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因為以前的我也是這樣呀!

元旦表演在十二月廿六日,全校共十二班學生由兩點半不停表演到五點,他們的小品我幾乎一個字也聽不懂(唉!),唱歌則全都走音掉拍子,幸好有些班的舞蹈挺好看--有韓國的K-Pop舞,也有街舞。我們是壓軸表演的「嘉賓」,當然是他唱歌我彈琴了。學生把練習簿與......疑似教科書撕下紙頁摺紙花,也有學生送我們波板糖。可說是最老資格的中文老師蹲在琴下、幫我拿著咪放在琴的出聲位,間中向著我們豎起拇指,真的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們都不太滿意自己的表演,因為他走了幾個音,我錯了幾個Chord,不過大概都被他們的喝采聲與和唱聲掩蓋了。

對了,音樂課那首普通話歌,是台灣劉若英的「繼續--給十五歲的自己」,其實是歌詞很爛的廣東話版本「給自己的信」,也是Angela Aki 的「手紙 ~拝啓 十五の君へ」,前後總共在三堂音樂課播過了。為甚麼他們會那麼喜歡呢?除了真的好聽之外,他們其實也快十五歲了,歌詞也許可以觸動成熟的他們,例如「我們都相信...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沒有意義」。當時第一次介紹這首歌給他們的時候,說說這首歌其實在說甚麼之外,也問:你們覺得自己還很「單純」嗎?他們笑著搖頭--也對,他們其實都不算是鄉村的小孩,也有與城市青年一樣的煩惱,例如學業、家庭與愛情。我告訴他們,成年人世界比你們的絕對更複雜,希望你們好好珍惜這段相對上無憂的求學生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