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韶春風(十)
上篇提過,最後一天的上課天,上午是考試,下午全校老師都要改卷,一到五點半,老師們就叫大家不要再改啦,一起出發去「鄉村菜館」吃收爐宴。之前也去過一次鄉村菜館,因為學校通過了「德育示範校」的評估,算是慶功,也是全校老師一起聚餐。在這裡的菜館都是做客家菜,特色是多油、多肥肉、濃味與沒有賣相可言,我最喜歡吃的是蒸釀豆腐與炒菜燉菜,豆腐很滑,這裡的菜味道與香港的差了點甚麼,形容不了,總之好吃得多。
當天的安排有點怪,每一個科組一間房。我與拍檔坐在「圖音體」(就是雜科)組的那間房,大枱上有些大概十多毫升的玻璃小杯,杯上寫著「老戰士」,看來今晚少不了要喝點酒了。剛開始起菜,較老資格的老師拿著銻壼添酒,然後舉杯邀我們倆喝,我淺嘗一點後放下酒杯,但他說長輩敬你的話你一定要一口乾掉。其實這種酒上次聚餐也喝過,不過喝得不多(每次碰杯後都只是呷一小口),甜甜的,一喝下去就湧上一股暖流。那時副校長問我們能否飲酒,我拍檔竟然點頭說可以,我連忙說他可以但我不行呀!他們很友善地說不能喝不要緊,隨意隨意就行啦!不過今次我們其實有了心理準備,始終對於我來說是最後一次與他們聚餐了(因此他們也多了一個藉口敬我),經過多月的相處都知道他們都對我們不錯,而且經過上次的經驗知道,如果我們堅持不喝的話他們也不會硬來,而且我的銀包只有很少現金,而且難卻客家人的盛情,而且應該親身感受他們的文化,而且不要讓香港人失禮,而且......總之就想免費試試自己的酒量吧!
大概兩天之後,我問問體育科主任其實那是甚麼酒來的,他說是飯店自己浸的「紅棗杞子酒」,我問是否大概三十多度呢,他說浸酒起碼有五十多度!他笑說當年他還是實習老師,給指導老師灌了一小杯就醉了,現在倒是沒有甚麼感覺。之前與他談過課外活動的問題--如果學生放學後不能留在學校訓練那怎可以有成績呢?他說在鄉鎮學校搞課外活動很困難,以前他對校隊隊員要求很高,訓練量很多,不過最近都沒有了,通常只會在暑假寒假有密集訓練。他說現在學生的質素(我沒有問是心理還是身體質素)沒以前的那麼好,他們的功課壓力也大,所以近幾年也沒有很逼他們訓練了。
間中副校長、主任等「領導」走過來我們那桌,我們都要站起來敬酒,不知不覺已喝了七、八「shot」,世界開始浮動了。他們稱呼我們作「香港同胞」,不停地感謝我們,更有人說「委屈你們啦」,其實我們都在這裡吃得好睡得香,還有乖學生讓我們教,一點也不覺得委屈,希望我們到來不會太打擾你們學校的正常運作,也真的幫到教到學生......不過我們都沒有說這些,反正最後也是乾杯吧!
然後我們走去英語老師那一圍,發現走直線有點困難,可是頭腦還算是清醒。因為他們大都是女老師,所以不用喝酒,喝茶就可以。我們要謝謝他們放心讓我們搞興趣班與基礎班。最後就是挑戰領導那一圍了,這時候其實很多科組的老師都回家了,可是領導那間房還很熱鬧。進去之前我跟拍擋說你還可以嗎,我不太行啦,他說可以(不過他一定說可以,想來這一問甚是多餘),所以我們就逕自走入去。一走入去,自然有一陣熱烈的「招待」,我們也說一些客套話後便先乾為敬。坐在旁邊的主任不停地對我們說「老實講」甚麼甚麼,又提議我們買甚麼甚麼特產,其他領導就互相乾來乾去,杯盤狼藉,幸好我還是清醒地旁觀、感受著這種「文化」。最後大夥兒喝多一杯「散席酒」就散席了,可是還有五個老師留下打麻將,我們看了一會兒就踏著醉步回宿,大概喝了十一二杯吧!回宿後拍檔呆在大廳嘔吐,我卻睡至四點多,再「醞釀」一小時後才嘔了一些。
學期尾我們去了四個學生的家,他們都是成績名列前茅也較成熟的,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一點也不像中二學生。美其名為家訪,其實是去白吃一餐農家菜吧!第一個學生是很「強」的女生,她是班長,元旦表演的兩個項目都由她負責。我記得她在校運會上向老師投訴有別班的參賽者跌倒才影響到自己班參賽同學的成績。她是三姊弟的大家姐,難怪有這樣的性格吧!她給我們看她小時候、小學時期的相片,她說初小的她很頑皮,成績也不好,不過後來有班主任幫助她改正過來。看看下學期我拍檔可否問得到當中故事了。原本也問過學琴的那個全級第一女學生可否家訪,不過她說父親不喜歡香港來的老師家訪,所以婉拒了我們。不知道為甚麼他會這樣想呢?是否之前有香港來的探訪團引起了誤會呢?
喝醉後的一天早上,我們去坑口找兩位學生。其中一位的父母親是坑口某小學的老師。她喜歡畫水墨畫,當初見到她交的畫時(因為拍檔是美術老師),我和拍檔也嚇了一跳。現在總算知道她父母有能力為她請老師教她畫畫。她父母談談她倆在小學的事情(她倆也是在那間小學就讀)。下午吃過飯後到小學,在階梯課室(像lecture hall的一間大課室)開電腦、投影機讓拍檔唱K。後來我們告訴校長我們去了她家探訪,校長卻說她父親也是校長!難得他們與我們一起一整天也沒有向我們表露身份,不過從談話內容大概可以知道他不簡單,例如他經常會抓緊機會發表對教育的意見。另一個學生很喜歡彈琴,她住在小學任教的阿姨的老師宿舍裡,父母在東莞打工。小學剛完成了「創強」,完善了很多設施。校長帶我們到音樂室,她看見了直身琴,發現它不用插電,覺得很有趣(因為中學的是電子琴),我也打開琴讓她看看裡面的發聲原理。
我去的第三個家並不在農村。鎮中心有七八層高的樓房,之前問過學校的老師,他說住在那兒的大都是於農村賺到了錢後搬出來,方便工作。這些套房其實不錯,有三房兩廰,在香港買的話大概要五六百萬吧!他爸爸說多年前買只需八萬,現在已升到廿萬了。他爸爸給我一碗黃酒煮鵪鶉蛋,他說是家鄉特產,甜甜的,媽媽則在市集看鋪頭賣水果。這位學生很多晚的晚課間休息時也來找我問數學物理(所以從中也知道一些他們的課程與程度,有些問題我也不一定能立刻答到),他不太聽得懂廣東話,所以每次我都以難聽的普通話給他解釋。我問過他有沒有理想的職業,他說現在還沒有說準,只知道會朝著數理工程科的方向,因為還不太清楚自己的真正興趣,也可能有些職業他現在還未了解清楚。他也對我說了不少關於學校老師的事情,例如有掟粉筆超準的老師(一定瞄準學生的眉心!),有不受歡迎的吝嗇教師,有能夠以柔克剛的老師,有一定會把女學生罵哭的老師,也有老師在寒假與暑假會替他們補習。他又說這個校長大概三四年前上任,整頓本來不好的校風,很在意糾正學生的秩序與行為舉止,於是成績慢慢進步,現在可算是曲江區的鄉鎮名校了。
其實開始的時候我們覺得家訪有點不妥,怕家長的熱情招待,而且通常都是推卻不了,因為推卻不僅代表太客氣,而且可能代表我們嫌棄他們的食物;也怕家長有誤會,覺得有香港支教老師來訪是一種「光榮」。不過家訪的確可以讓我們更了解當地家庭。所以,我們於家訪時會對家長說明來意,吃水果時吃慢一點,但吃飯時就邊讚好吃邊盡量吃光他們的餸菜--這才是最有說服力地表達欣賞與謝意的方法!
一個學期的時間不算短--長得足夠適應當地的秋冬兩季生活、了解一間內地鄉鎮學校的工作文化與內地的教育政策;不過我們主要接觸較乖的學生,沒有與較壞的學生混熟,他們或許更需要我們的鼓勵,但對我來說這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花了一段時間了解老師對我們的看法,他們對香港的教育情況很有興趣。我們也對他們解釋我們的身份是志願者而不是實習老師。他們聽過後有點驚訝,也以為我們回港後會獲政府安排差事。因為校方把我們當作老師團隊的一份子,所以我們不可以「標奇立異」,言行舉止盡量與當地的老師差不多。說到這裡有一件趣事:記得有一次我的波鞋因為走完徒步丹霞後泥巴滿面、加上天氣潮濕發出異味,不得不把它浸在消毒藥水半天,往後幾天要等它乾透,所以只有穿拖鞋上班。其實我也看過有老師著拖鞋上課,我以為沒有問題;不過很多老師看見我都很「關心」我,我解釋之後,他們說去市集買對鞋也很便宜,我只好說要省錢,而且著拖鞋也很舒服呀!
雖然當地並不算山區貧困落後地區,與我本來的期望有落差(當初的幻想:屋漏兼逢連夜雨、簡陋的黑板與桌椅、缺少文具、學生都很珍惜學習機會、與他們一起耕田農忙......),但我依然覺得這個計劃值得參加,因為現時香港幾乎沒有機會可以讓我們在內地的鄉鎮學校駐校半年至一年。我可以認識到本來沒有可能認識到的學生與老師,可以親身體驗在內地鄉鎮某處,初中學生為考入重點高中而努力,老師為了應付政府評估、觀課評課、頑皮學生而忙得團團轉。如果打算去更落後的地方服務的話,這個計劃可算是一個中途站。
回港後,我的舊學生問我:在哪裡教開心些?不約而同地,在韶關也有學生問我(當他知道我在香港也是教師之後)差不多的問題:哪兒的學生好教些?我不在這裡說我當時的答案了。如果我可以留在學校繼續教升上中六的他們,而沒有去韶關的話,我會怎樣呢?我改的不會是英文興趣班的英文作文,而又要為查簿與外評抓狂;我不會上又要彈琴又要唱歌的音樂課,最多在某幾次補課的時候帶他們到活動室憑歌寄意;我不會用普通話扮惡呼喝學生,而是打算嚴而有愛、苦口婆心地「整頓」班風;我不會寫簡體字的信,而是繼續在他們的週記上作文。我不會在元旦表演就壓軸嘉賓,但會與他們一起練習,在台下支持他們;我的暗瘡不會消失,而可能會更嚴重......不過我希望他們也與我一樣,過去五個月都在努力學習,都在成長,沒有白過。
而且我也認識了不同成長背景、不同人生經歷的團員,為服務期間帶來不少瘋狂的笑聲。雖然這不算是此行的最重點目標,但也總算是一個收獲吧!
星期六(考試後的第三天)是散學禮,散學禮過後,長達一個月的寒假就開始了。我寫了信給大約十個認識較深的學生,也給了他們我家的地址,讓他們可以寄信給我,告訴我近況、困難與成就,我也可以回信告訴他們我的近況,給他一點遙距的鼓勵。我沒有給他們QQ,因為他們通常用QQ都是說無聊閒話。如果他們肯寫信給我的話,內容應該會是認真的,關係應該較容易維持;我也喜歡文字--最好是手寫的文字,我覺得它們是最有心思的交流。(順帶一提,他們的手寫簡體字大都很美,如果是繁體字就更好啦!)
另外,有時我與拍檔會想像學生們的未來會怎樣呢?較優秀的學生會留在韶關發展還是去其他省份、甚至出國呢?他們會否只是少時了了大未必佳?成績不好的學生會否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出路?這是老師職業的其中一個吸引力--不知不覺間,因為你對他們花過心力,所以你與他們有了一種連結,你會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高興,也會為他們的困境著緊,而且會想起他們過去的不成熟、想像他們未來的成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